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星空动态
星空动态 星空新闻

【会员动态】唐立梅:科普是我贡献社会的方星空(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式

时间:2024-09-29 09:37:39
更多
  

  星空(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会员动态】唐立梅:科普是我贡献社会的方星空(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式

  2013年成为“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入选“新中国百位女性第一”展览。2014年荣获联合国妇女署与网易女人频道共同主办的“年度女性榜样奖”。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21年,获“典赞·2020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2022年荣获“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2023年,荣获“巾帼科普专家”“最美科技工作者”。2024年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凤凰网女性影响力大赏年度教科人物,央视CCTV10两集纪录片《唐立梅:向海而行》主人公。

  唐立梅总有不一样的讲述方法。去年她去给高校和党校上课,演讲主题是《从生物进化看领导力的核心》,面对党员干部和长江商学院的各位老师,从自然科学讲到人文再讲到哲学,这是唐立梅一贯的风格。今年6月,第十届盐Club新知青年大会上,她上台讲述自己和队友乘坐“蛟龙号”,从西太平洋下到2774米的海底,又爬了600多米高的斜坡,采集水样,从海底打捞沉积物样品、玄武岩样品、海鞭珊瑚等生物样品的过程,“带上来的东西很多,实在记不住,可以叫我‘海底带货女王’。”她说。她也给女儿讲《甄嬛传》,“夹竹桃粉为什么有毒?我解释了毒性的化学公式,还有它最有毒的部位是哪里,答案是树干、树叶、花都有毒。”顺便给女儿讲了剧里这些女人为什么斗来斗去,“这都是封建社会的落后理念……”

  唐立梅就是这样,能把复杂的、枯燥的,转化得通俗、有趣。她觉得知识不该分科,因为很多事物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体的”。去年开始,她的心愿变成出版一套《双鱼记》——这是她近两年构思的穿越小说,这套书会集合她所有天文、地质、物理、生物知识,再带一点足以打动女性的言情趣味。“我们人类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从鱼到人,数亿万年间是五次大灭绝与九次进化,这是难以想象的、奇妙的生命演化过程。我想用一本书,写完5.4亿年浩浩荡荡的生物进化史。主角们穿越了几世后依然在一起,所以也是一个纯爱故事。”

  让唐立梅被广泛关注的是她的科普事业。她的科普工作始于2013年,一开始,她在浙大校友组织的外来务工子女小学里做公益讲座,也自费去云南的留守儿童夏令营里教课。做科普工作不计入工作业绩考核,但唐立梅热爱这件事情,她也是来自农村、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十多年间,她持续不断地奔走于各个不同的校园、电视台演播间和活动、讲座、论坛,分享她随着“蛟龙号”深潜西太平洋科考和参与第34次南极科考的经历,以及自身对海洋、宇宙的知识与理解。

  A我们的纯科研内容特别小众,内容都是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发在行业Top期刊,全世界就只有几十、几百个人看,而且我们专业的研究领域非常窄,比如我在做的雅浦海沟,国内只有很少的团队在做,能收到反馈和讨论的机会寥寥,如果我们不自己翻译成中文,在国内一些机构、媒体上刊登成简讯,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些消息。前段时间有一次,论文发表后时隔半年,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科研同行的沟通邮件,我高兴了半天,相比之下科普确实反馈链条快。我做科普,主要就是讲“蛟龙号”深潜故事与地质知识,我会在分享里融入一些对人生的思考,对宇宙与生命起源问题的探索;书的受众面更大,对青少年来说更有启发,这都是一线的科研知识转化来的科普作品。前些年儿童和青少年读物里面,文学类的偏多,这几年科普类的渐渐多了起来,我也希望可以把海洋领域的前沿科考知识转化成易于阅读的科普作品,让他们从小就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往前看。渐渐的,科普讲座、演讲和写书成为贡献社会的一种方式,也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确实,用来写科学论文的时间就少了,好在有那么多优秀的科学家在继续前行,我一个人掉队也不算什么。科普的确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一年我到重庆的一所中学去讲课,当年就有20位学生报考了海洋类相关专业的大学。科研产生新知识,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需要有人仰望星空,也需要有人讲述星空故事。有些科学家喜欢埋头写论文不喜欢表达,也有喜欢讲科学故事的,我们就是百花齐放,各自做自己喜欢的吧。

  A我为什么喜欢去给青少年做讲座,去激发他们,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他们还可塑,而大部分中年人都在为谋生奔波,大家很少能有闲暇再去探索这些事情。和孩子面对面接触,你真的能感受到你点燃了另一个人。儿童和青少年其实是很喜欢自然科学的,他们也很喜欢阅读我的书,我今年给全国的青少年赠送了大约2万册的图书,鼓励他们热爱科学。科普的意义就在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普度众生,其实还是倡导大家拥有理性的思维方式,能够独立思考,不过中年人思考这些东西也挺好的,因为自然科学的问题是值得探索的,平时想想这些问题也是挺有意思的。

  A其实觉得我们细分的学科知识太专了,一直是同一个方向,时间久了学生会失去兴趣,同时我又感觉,所有事物的底层逻辑都一样,大到银河系,小到太阳花的绽放,包括我们身体里DNA的双螺旋结构,一切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事物的底层逻辑是共通的。而且理念上也存在一致性。比如生物学里强调的生存法则,要你首先强大,然后做到利他,这在社会学里就是达则兼济天下。所以我想,重要的是我们都具有正确的宇宙观与世界观。而且从我做科研、科普的经历来看,很多大的科研成果都是多学科交叉完成的,很多突破,靠的是那种一瞬间的灵感,有可能并不单单来自自己的学科。

  A关键就是三件事,读书、思考跟运动。运动其实是主线,每天早晚我是雷打不动地在运动,除非遇到特别紧急的出行,因为我觉得身体是最要紧的。最近在思考的还是一些宇宙的问题。(比如呢?)比如黑洞的原理到底是什么,黑洞里面到底有什么?还有,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一周是2.5亿年,地球大陆板块聚合裂解的周期也是2.5亿年,地球的板块构造运动到底和太阳系围绕银河系旋转有没有关系?问过一些物理学家,比如香港科技大学的王一老师,他说:一般物理理论里面,地球受力与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无关(广义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也可以追溯到伽利略),所以除非有更强证据证明不是巧合,否则可能不大容易。我就觉得应该还是有一些关系的,我对这个问题一直特别好奇。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电话:020-88888888
传真:0896-98589990
ICP备案编号:
Copyright © 2012-2023 星空(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